查看原文
其他

云南观察丨尔滨,活该你火!

舆情中心 观云里 2024-01-12

“尔滨”的热度

几乎持续半个月了

这事还得

从去年12月下旬说起



2023年12月
  • 26日,黑龙江日报报道了最近哈尔滨洗浴被南方游客“包场”的“南泥北运”现象的火热,人们突然发现,哈尔滨旅游“火了”。


  • 28日,潮新闻客户端评论文章提出:被“南方小土豆子”包场的哈尔滨,会成为下一个“淄博”吗?


  • 许是哈尔滨敏锐的嗅觉,30日,哈尔滨机场举办快闪活动,迎接下飞机的“马铃薯公主”。哈尔滨接住了这“泼天的富贵”。紧接着,景点被“攻陷”,万人蹦迪、合唱红歌等,燃爆“冰城”。哈尔滨的司机们,面对可爱的“南方小土豆”,说话情不自禁变成了温柔的“夹子音”。


2024年1月1-2日
  • 哈尔滨人自发组织爱心车队,免费为旅客服务。


  • 南方小土豆涌入冰城,洗浴店客流量翻倍。


  • 哈尔滨521米超级冰滑梯引客来。


  • 台湾省游客到哈尔滨旅游,东北大哥兜里的糖都掏出来了!


  • 哈尔滨火车站张贴出租车线路价格表。


  • 哈尔滨司机流利喊麦震惊乘客。


  • 东北司机傲娇向乘客炫耀小土豆送的娃娃。


2024年1月3日
  • 11个小砂糖橘坐火车去漠河成东北团宠,漠河文体旅游局“喊话”称“漠河准备好迎南方砂糖橘了”。老师直呼哈尔滨人民热情铺天盖地。


  • 哈尔滨为了迎接游客放大招,白狐都出来营业了。


  • 女子游玩哈尔滨当地司机免费给借宿:更换了新的被套,还做早餐。


  • 哈尔滨市政府提醒宾馆酒店珍惜“出圈”机遇:不盲目调整价格。


  • 辽宁用挖机带南方小土豆雪地转圈圈。


  • 松花江冰面上冒出好多兵马俑雪人,网友:一天一个惊喜不重样。


  • 哈尔滨工业大学向游客送上校园参观攻略;哈工大出旅游攻略并开放校园:欢迎小土豆。


  • 哈尔滨为游客做冰版画纪念品:展示独门艺术,十分精美。


  • 哈尔滨为小土豆连夜撤下破旧公交牌。


  • 东北虎排队等着被泼雪,仿佛一夜之间有了接客指标。


  •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门前排起长队,哈尔滨感谢游客。


  • 警方在线教学到东北咋穿。


  • 哈尔滨推出“南方小土豆”爱吃的甜豆腐脑。


  • 哈尔滨一商家不消费可进店取暖喝热水。


  • 冰酒吧冰火锅尔滨又整新项目。


  • 当地旅游从业者:不能只看钱,要让游客感受到温暖。


  • 哈尔滨爆火出圈不是偶然,官方坦言:已准备一年。


2024年1月4日
  • 哈尔滨冷门景点似冰雪奇缘,看呆网友。


  • 哈尔滨中央大街出现冻梨咖啡。


  • 哈尔滨连公交都穿上了大花袄。


  • 漠河文旅燃放烟花迎接小砂糖橘们;消防员们“人手一个小砂糖橘”场面温馨;“小砂糖橘”到达北极消防站 消防员秒变“夹子音”。


  •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为市民及游客免费提供优质暖心服务获点赞。


  • 哈尔滨官方通报女子在亚布力打车被宰;哈尔滨一旅行团强制消费 当地文旅局出面一个多小时就退款到账。


  • 哈工大成为新晋景区,不用预约、不限名额、不收费。


  • 直升机载小金豆俯瞰冰雪大世界。


  • 东北帅小伙怕天寒给游客送红糖水。


  • 哈尔滨国有酒店提供管家式服务。


  • 哈尔滨展示冰版画给游客拓印纪念品。


  • 烤地瓜摊主为小土豆准备勺子。


  • 哈尔滨新地标冻梨雪雕上线。


  • 哈尔滨521米超级冰滑梯,滑道由8条增加到14条。


  • 南方小土豆夜游哈尔滨打不到车,东北夫妇开着房车相助。


  • 哈尔滨担心马铃薯公主摔跤,开始在中央大街铺地毯。


2024年1月5日
  • 沈阳文旅局局长喊话小“砂糖橘”们:好吃好玩的都准备好了;小砂糖橘勇闯漠河体验冰上捕鱼。


  • 广西爱心人士捐赠3车砂糖橘8车沃柑发往哈尔滨;广西老表送200吨砂糖橘答谢东北老铁。


  • 东北大哥实力宠南方小土豆:帮买冻梨还用纸巾包好。


  • 河南小豫米也去哈尔滨了。


  • 哈尔滨早餐店主回应卖甜豆腐脑:恨不得把家底掏出来招待。


  • 贵州萌娃游哈尔滨被送外号小茅台。


2024年1月6日
  • 小砂糖橘收到专属纪念车票;小砂糖橘每人配个哈工大学霸:主打一对一贴心“辅导”。


  • 黑龙江回赠广西10万盒蔓越莓。


  • 尔滨又批量鼓捣出了冰马俑。


  •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游览攻略,校方称绝不可错过。


  • 黑龙江文旅厅:已着手研发“小土豆形象IP”。


  • 哈尔滨AR动画冰箱贴让游客把景点带回家。


  • 云南“小菌主”打卡雪乡。


  • 贵州“小折耳根”们抵达哈尔滨。


  • 首批广西砂糖橘在哈尔滨免费发放。


2024年1月7日
  • 北极熊为“小砂糖橘”表演擦玻璃。


  • 鹤岗丹顶鹤出现在哈尔滨中央大街。


  • 丹东文旅局长赴哈尔滨送草莓。


  • 哈尔滨市民热心免费搭载南方游客。


  • 四川“小熊猫”已到哈尔滨报道。


  • 旅行社回应雪乡导游强售套票未果让游客撅屁股等着。


  • 哈尔滨地铁推出纪念车票,游客可免费领取。


  • 云南给哈尔滨回礼鲜花饼和松茸饼干。


2024年1月8日
  • 鄂温克族扛猎物在中央大街与游客合影。


  • 东南亚小金豆来黑龙江了。


  • 哈尔滨市民制作糖葫芦免费送给外地游客。


  • 哈尔滨姑娘带游客住员工宿舍还参加团建。


  • 哈尔滨市民做1500串糖葫芦送游客。


  • 塔河县文旅局长扮白鹿仙子发冻梨汁。


  • 广西南宁砂糖橘沃柑到达,免费向哈尔滨市民发放。


尔滨这待客之道

堪称“掏家底式”

有啥好东西都往外给啊!

再说一遍:

活该你火!



截至目前

全网“哈尔滨 旅游”

相关信息达39.33万条

互动声量达5.19亿

影响力值达17.23万


参与报道的媒体有5500多家

其中省级媒体发出的信息量最多

达3.26万余条

再看看关键词云

“哈尔滨”三个大字屹立正中

“东北”“游客”“城市”“旅游”等词

则是二级高频词

“尔滨”热度居高不下

各家媒体、专家

也提出不少看法





潮新闻客户端



服务越来越周到细致,群众也越来越热情,哈尔滨这是开启了“哄土豆”模式。再冷的冰雪,也挡不住冰城的热情,他们在尽己所能,让更多人知道这是一座有冰雪更有温度的城市。他们努力改变的样子,真好看!




红星新闻



从五一假期的“顶流”淄博,到如今承接“泼天富贵”的东北,不难发现,近些年,人们的出行心态更为随性自如,不再只满足于浮光掠影的景点打卡,而是更注重自身的体验感。驱车千里只为吃一顿烧烤,感受极速冰滑梯带来的“起飞”感……往往是一些意外出圈的社交爆点,就能激发大家“说走就走”的热情,推升一座城市的文旅吸引力。




北京晚报



东北的冰雪资源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冬天能够成为社交爆点,成功出圈,一方面是冰雪旅游项目越来越吸引人,一方面是游客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到了东北的真诚,得到了应有的礼遇和尊重,在冰天雪地里享受到了热情似火的服务。


把游客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暖心、诚心、贴心的服务打动游客,才能让冰雪经济不断发光发热;为冰雪游保温,才能让冰雪哈城、冰雪东北成为永久闪光的品牌。




上游新闻



从夏天的淄博,到冬天的哈尔滨,每一个现象级旅游热潮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则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这些案例也有力说明了一点,真诚待客永远是最硬的招牌。从行业趋势来看,出门看世界的人越来越多,而大家的旅行模式,早已不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更加注重沉浸式体验。对一座城市的评价,不仅源于景区的风景,更来自于出行是否顺畅、停车是否便利、餐饮是否宰客、当代人是否热情、能不能玩出“花活”等等细节。想要在这样的全方位大考中获得好评,呼唤当地联动各方、盘活资源,于细节之中表达对游客的欢迎与关照。在社交媒体的助力下,那些暖心之举都会成为“出圈”理由。也只有继续用细致服务回馈游客,流量才能变为“留量”,把“泼天的富贵”接得更稳。




红网



哈尔滨冰雪游不是第一个火出圈的文旅名片,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诚然,抓住机遇,每个城市都能有火出圈的机会,而在旅游资源相对集中且单一的城市,如何将“头回客”变成“回头客”是哈尔滨需要继续探索的难题。但我们也应该从哈尔滨爆火的背后看到其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学习其中亘古不变的道理——政通人和、政民齐心,方能百业俱兴。




中国新闻网



网红城市火了,不管对城市本身、当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大家都乐见其成。尤其是当下鼓励发展旅游情况下,这本是件多赢的事。但如何恰当应对流量、留住流量,也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综合水平。“南方小土豆”争议也给哈尔滨提了个醒,要走向长红,还需要修炼更多“内功”,城市形象的塑造、游客的旅游体验、城市服务的提升等等,不仅要下大功夫,还要使寸劲,下“绣花”功夫。让大家记住这座城市,而不只是某个热梗。




人民日报



从冰天雪地的老工业城市,一跃成为这个冬天“炙手可热”的“网红”旅游目的地,背后是哈尔滨把游客“宠”出新高度的热情和真心。


一时走红不难,想要“长红”不易。不论是今天的哈尔滨还是昨天的淄博,都面临着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的现实课题,但也都用生动鲜活的实践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及时回应需求、用心用情待客才能赢得网民的真心点赞和游客的“用脚投票”。抓住机会提升城市基建和景区建设等“硬设施”,把握机遇优化旅游业态、消费氛围等“软环境”,即便冰雪消融或是流量退去,这样的城市也将在下一轮激烈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先机和更充足的底气。




南方都市报



这次哈尔滨“出圈”以及表现出的市场意识,对东北的意义可能是深远的。此前,社会关于东北的营商环境及政府行事一直有所争议,而搞好文旅需要有服务意识,需要有高效的政府协同,需要有具备活力的市场主体,如今哈尔滨“出圈”,无疑是促进东北服务业进步、改善营商环境、明确政府职责边界的契机。




央广网



淄博和哈尔滨两者的“出圈”并非偶然,而是两座城市举全城之力精心谋划的结果,其中一些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哈尔滨火了,火的是极具特色的玩法、宾至如归的服务、有效的统筹规划。备受好评的哈尔滨更需要进一步做好服务,不负众望。同时,我们期待有更多城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扎扎实实火起来。




胡锡进



哈尔滨火出了圈,最大的原因是待客真诚热情。疫情之后的中国需要把世界各地的游客重新吸引回来,道理有着逻辑上的一致性。展现我们的热情待客,让所有游客感受到被欢迎的诚挚,不担心遇到不友好,非常重要。

“尔滨”的火

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尔滨”的火

绝不止于此

它还火到了国外






俄罗斯dzen网站




哈尔滨的成功例子表明,传统旅游资源与现代互联网文化相结合,能创造巨大市场潜力。哈尔滨充分利用独特的冰雪资源,适应新的市场趋势,展示出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如何通过创新和适应变化,保持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的地位。未来,哈尔滨还需继续探索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同时保持传统魅力,以吸引更多的老客户和新游客。






新加坡《联合早报》




哈尔滨这个冬天火了。


哈尔滨这座中国东北“冰城”最近在网上火了,从作为舆论风向标的微博热搜,到年轻人扎堆的小红书和抖音,几乎每天都会弹出相关词条、文章或视频。仔细一看,它们的共同点基本围绕“旅游”这个关键词。


如此高的网络人气,也直观反映在现实世界中。中国线上旅游平台携程的报告显示,以哈尔滨为目的地的元旦假期订单量同比增长631%。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测算,元旦假期3天,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人民币。






英国《每日邮报》





“在中国,不可思议的冰城哈尔滨——气温可降至零下35摄氏度——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


值得一提的是,有分析指出,报道标题里的“brrrrr”,按照《柯林斯字典》的解释,可以用来形容人冷得发颤,同时似乎也化用了谐音梗(Raise the bar),以此来称赞哈尔滨“拉高了旅游景区的标准”。






英国路透社




报道称,元旦假期期间,哈尔滨吸引了创纪录数量的游客,不少人被哈尔滨宏伟又精致的冰雕所吸引。这些冰雕是用取自松花江上的冰块建造而成,每当夜幕降临,它们被耀眼的灯光一一照亮。


报道还注意到,为了吸引游客,哈尔滨推出了音乐演出、主题公园、烟花表演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并且改善了餐饮、住宿和购物等服务。


好玩又实惠的活动令人眼花缭乱,游客们怎么会不爱呢?报道援引中方媒体的数据指出,元旦期间,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全面赶超2019年同期。






英国博主“Barrett看中国”




“Barrett看中国”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自己前往哈尔滨旅游的体验视频。

视频中,当各式各样的冰雕映入眼帘时,博主“Barrett看中国”直呼,“太酷了!我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用冰建造的!这太疯狂了!”






美国人上官杰文




上官杰文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自己头戴帽子身穿大衣的照片,配文说,“准备几周后去哈尔滨。新外套送来了。






新西兰媒体人安柏然




新西兰媒体人安柏然也在社交媒体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哈尔滨的旅游热潮。对此,有网友在其帖文下评论说,“看上去是个很棒很受欢迎的地方。这绝对在我的清单上。”



观察君有话说



梳理完哈尔滨的“事迹”和各家舆论,观察君深深地被“尔滨”感动,试问谁不想做一个被宠爱的小孩,不管到哪里旅游都能被真诚相待?


不难看出,哈尔滨的“走红”,除了冰雪产业的“天时”因素外,更多的,是举全省之力——大到文旅部门处置负面事件的迅速和果决,小到每一个哈尔滨人的热情真诚——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提供暖心贴心的服务,“掏家底”式的服务,换来“掏心窝”的信任。


“尔滨”旅游的火热出圈,能带给各地文旅啥样的经验启示呢?


从淄博烧烤带动淄博旅游到“冰雪大世界”退票风波带动哈尔滨旅游出圈,可以看出,本地特色旅游文化始终是支持地方文旅持续发展的动力。一方面相关部门可着眼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本地包括美食在内的特色文化产业,把握突出优势;抓住主流文化的“脉搏”及宣传风向,打造独具本地特色的产业文化品牌。另一方面还可借鉴前期已成为热门“网红”旅游城市丰富经验,需注意学习其他地区优秀政务宣传经验,对于部分事关群众利益的宣传通知,切忌“官样”文字、“糊弄文学”,注重温情与人性化并存,更贴近群众生活。


当然,在这些基础上,完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搭建,做好突出风险管理也是很关键的。作为旅游文化的基础,城市及景区旅游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及服务是否到位直接决定游客的第一观感。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一旦城市“走红”出圈,“流量”加持下,地方细微处出现的纰漏或问题即被舆论无限放大,负面舆情即对本地政府部门公信力及城市形象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有关城市应积极借鉴其他城市在面对突发舆情及流量关注时的优秀处置经验,用端正的态度和积极地正向宣传,切实表达对游客和市民群体的最大尊重。


不过,一个行业短期爆火带来的流量对城市整体经济长期发展难以起到根本作用,为确保地方短期高曝光、强流量文旅产业平稳落地转型,将短期带来的流量融入本地其他领域,转化为支撑本地经济长效发展,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努力。一方面可以行业短期爆火为契机,将其带来的红利扩散至它所延伸的周边产业,同时还可借助该名片,谋求城市发展转型,拓展城市经济发展新“赛道”,积极引进新能源、科技、互联网等多种新兴产业入驻,多产业融合拉动本地经济长效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改善本地营商环境,将优惠政策落到实际执行层面,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此外,还需重视人才引进创新与机制完善,对前来创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开展培训、融资服务等一系列扶持措施,使人才来得了、留得住。


来源:黑龙江日报、潮新闻客户端、椒点视频、澎湃新闻、star星视频、中工网、红星新闻、北京晚报、上游新闻、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央广网、参考消息网、福建日报等

编辑:罗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云南观察丨尔滨,活该你火!

舆情中心 观云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